音乐厅音质设计
音乐厅的音质设计属于室内音质设计中较难处理的一部分。首先,其主观评价效果根据音乐类型不同存在差异。其次,由于音乐厅一般为自然声演出的厅堂,对空间感,明晰度,亲切感等要求较高。在整体厅堂内需保证均匀的声场以及足够的响度。音乐厅的室内音质设计尤其需要注重各个方向的早期反射声设计,因为早期反射声对明晰感、亲切感和响度均有关系,来自侧向的早期反射声,还对环绕感起作用。
1 座位数控制
音乐厅的坐席最好控制在2000座以内。通常小于2000座的厅堂比大于2500座的厅堂更容易达到优良的音质。在较小的厅堂中,亲切感和响度都容易满足要求,并且容易争取较多的侧向反射声能和达到良好的空间感。
2 混响时间控制
音乐厅的允许混响时间为1.5~2.4s。低于1.5s,音质偏于干涩;高于2.4s,清晰度不够。混响时间最佳值通常认为是1.8~2.1s。最佳混响时间与其音乐的表现形式有较大关系,多数人认为的最佳混响时间,古典音乐为1.6~1.8s,浪漫音乐为2.1s,现代音乐为1.8~2.2s。
音乐厅设计时应尽量减少使用或者不适用吸音材料。座椅是音乐厅内的主要吸声物,座椅的吸声量应严格把控,防止吸声过量。
为了适当延长厅内混响时间,较好的办法是尽量减少座椅的吸声量,尽量增加音乐厅的装修高度。
3 早期反射声
早期反射声是主观评价音乐厅内音质最重要的因素。为了获得环绕感、空间感,需要几个强的侧向反射声,故来自包厢栏板和前顶棚的反射声很重要。侧向反射声会引起双耳接收到的声音有延时差,面向声源的观众,侧向反射声到达的夹角越大,感受到的空间效果就越好。应通过声线分析对侧向早期反射声予以充分利用。
顶棚是厅内最大的一块表面,顶棚的反射声属于首次反射声或主要反射声,应通过声线分析调整好反射角度,予以充分利用。
4 声扩散
声扩散的目的是使厅内声场分布均匀,声场的分布均匀对音乐厅尤为重要。对厅内进行扩散设计的途径主要是合理布置顶棚和墙面的扩散体。
在满足早期反射声的前提下,可将墙面和顶棚尽量设计成扩散面。扩散体的尺寸设计需要根据声波的频率进行计算。设计扩散面时,需要注意由于存在大量凸起面,大面积的布置可能对空间的低频吸声造成影响。混响时间设计时,应结合扩散设计将扩散面的吸声考虑进去。
对演奏台设置在观众区的音乐厅,可在演奏台上空吊挂部分扩散体,既然加强早期反射声,又利于厅内声场的扩散。
5 反射罩/声反射板
反射罩的使用属于有镜框式舞台的音乐厅中提供早期反射声的一个常用手段。
使用反射罩,不使声音向舞台上空散逸,并使反射罩内声音与大厅充分融合。
对没有侧舞台的镜框式舞台,可在舞台上空设置声反射板。反射板的吊挂高度要低于舞台上口,吊挂角度需通过声线分析进行计算。反射板应注意其构造,抑制其对低频吸收的影响,注意其形状,有利于声反射。
设计反射罩时,应注意反射罩的储藏空间是否匹配。